来源:钱江晚报
2023-04-06 16:18:28
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流淌千年的曹娥江上千帆竞发。
在这里,一个飞速兴起的产业发展平台,正加载着历史人文的积淀与现代城市的繁华,奔涌而来。在这里,即将迎来一场与众不同的盛会,届时,首届以“科技、人才、创新力”为主题的之江科创大会将在此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被提到22次,并指出“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新春第一会”发出“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总动员令,强调创新深化是“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创新深化”为核心,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也是上虞的发展愿景。
一
上虞是一座绿色宜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交通便捷、开放活力的创业城市。而创新是上虞发展的最亮底色。
近年来,在“科创+人才”双轮驱动下,上虞正全面推进“青春之城”建设,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新一轮发展增长极,集中搭建展现浙江科创人才引领、创新策源、产业创新的融合平台,全力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
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牵引,积极构建“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分类推进各层级创新平台建设。已集聚3所高校、12家大学研究院、多家人才创业平台及700多家省、市、区级企业研发机构,构筑形成了“一廊统筹、多点支撑、多链融合”的区域特色创新平台,为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提供源动力和政策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达到38.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42%)。建成半导体装备、染料产业基础再造、高分子聚醚新材料创新联合体3家。
为有效搭建产业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合作桥梁,上虞成立区委全面创新委员会,建立落实科技人才联席会议、区领导挂联重大人才科技项目等制度,深化科技领域“三驻三服务”,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和人才生态最优区。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人才、科技新政列入“5+4”政策体系,持续迭代升级,近三年财政科技支出达17.28亿元,惠及企业2000余家,撬动社会资本创新投入百亿元以上。
创新是一场接力赛,新的征程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尤其是科技创新催生经济新发展的当下,科技、产业、人才正在越来越紧密的融合。
据闻本次大会也将邀请青年专家学者、企业家们,以上虞“青春之城”为切入点,从自己出发,共同探讨相关产业未来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青年人才与产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创新未来。
二
上虞是一座活力涌动的创业城市。
近年来,浙江制造业高地绍兴上虞多措并举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更多省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引领区、协同区。在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优势、拓展空间。
打造先进产业集群,上虞具备先发优势,更有领跑勇气。近年来,上虞从乡镇块状到集群发展,从单链引域到群链融合,持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率先启动八大产业集群培育,出台八大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意见、制造业188行动计划,突出群链双育、强链强企,实行“五个一”集群培育、“十个一”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挂钩联系制度,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产业发展上,上虞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装备及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未来产业、特色产业“多翼齐飞”。目前,上虞已培育形成年销售超500亿1个、300亿3个,100亿4个的集群发展新态势。以卧龙、晶盛机电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龙头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上虞,正在通过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未来工厂”拼搏实干的劲头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当下,科技的东风正迎面走来,在这场用“科技武器”打开未来通道的大会上,人才+资本+企业的融合发展,科学家+创投家+企业家的跨界融合,为浙江科技与经济联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迎来杨玉良、薛群基、杨德仁、郑裕国、高翔等多位专业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家出席本次大会,可谓群贤毕至,共话智造。
好奇的是,这场大咖云集的大会上将会迸发出哪些新奇的创思,什么样的重磅话题?大家将会看到哪些智能化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创举?4月8日至9日,让我们在绍兴上虞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